想打好籃球,你應該具備甚麼能力?

想打好籃球,你應該具備甚麼能力?

周末時,公園的球場總是聚集眾多鬥牛好手,各地運動中心也舉辦著不同籃球聯盟的賽事。大家都知道,想要稱霸各大籃球場,必須要持續的精進自己的球技,除了運球要夠晃,投籃也要夠準。

然而,你覺得這樣就夠了嗎?其實可能還有很多能力是你要注意的,就讓Owen來告訴你,籃球員除了球技以外,還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吧!

想打好籃球,你應該具備甚麼能力?

在籃球場上,球員都在做什麼?

時間動作分析 (time-motion analysis) 是一種透過影像回顧或是實時紀錄,分析運動選手在賽事中所執行的運動動作、專項技術或是生理反應的一種方法。根據先前回顧研究,時間動作分析顯示,一場籃球比賽中,除了所謂的專項技術 (運球、投籃或傳球等) 外,球員需要執行大量的反覆衝刺跳躍 (搶籃板或上籃等)多方向移動 (如側滑)、反覆改變方向,以及大量的身體接觸 (圖1)。這句話除了告訴我們籃球員在場上需要做些什麼事之外,也反應了籃球這項運動的「體能」需求。接下來,我將在這篇文章簡單的介紹,籃球員在場上,究竟需要執行哪些事:

想打好籃球,你應該具備甚麼能力?

圖1 籃球員都在做什麼? (圖片來源:作者自製)

一、反覆衝刺 (repeated-sprint)

籃球員在一場標準的40分鐘比賽中,需要執行數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衝刺。而在這些衝刺之中,通常會穿插著休息 (靜止不動、走路或慢跑)。而每次衝刺時間約為0.5至2.0秒,換算距離則為3至10公尺。

二、跳躍 (jumping)

在比賽中,球員在投籃、上籃或嘗試封阻時都需執行跳躍,特別是在搶籃板的時候,球員常常會進行連續跳躍。在一場籃球比賽中,球員通常會執行超過40次的跳躍 (仍需視位置而定)。 

三、多方向移動 (multi-directional-movement)

籃球員不像田徑100公尺項目的選手一樣,只需在一個直線上移動。在籃球比賽中,不論是在進攻或防守時,球員都必須因應各種狀況,去執行不同方向的移動。

四、反覆改變方向 (repeated-change-of-direction)

剛剛已提到,球員必須在比賽中能夠執行各種不同方向的移動,但隨著比賽的進行,場上的狀況也會一直改變,球員必須在接收到刺激時 (例如對手變向突破),迅速的做出決策,並改變移動方向,而這些改變方向的動作,有很大的機率是需要反覆進行的。

五、身體接觸 (physical contact)

籃球比賽中,球員會不斷地與對手產生身體接觸,而身體接觸也可以稱為身體對抗。我們常常在閒聊時講到,哪位球員的身體對抗性很好...。確實,身體對抗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,特別是在籃板卡位時,若是身體對抗能力不足,就很難佔據到好的位置,並不利於搶奪籃板。

結語

透過這篇文章,你應該已經大致了解,一位籃球員在比賽中需要執行哪些動作。然而,你以為籃球的體能訓練,只需要針對上述幾個動作去訓練嗎?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!雖然我只用一句話簡略的描述籃球員的體能需求,但每項動作背後,卻都還蓋了不只一種的體能要素。

下一篇文章,Owen將帶大家了解籃球員究竟需要哪些體能要素,以及這些體能要素又如何影響場上的表現吧!

本文文章作者:楊云瑢Owen

現任: 伊格運動專項體能訓練師
證照: 國家C級籃球教練、NSCA-CSCS、TRX-STC懸吊訓練師
專長: 專項體能訓練、週期化訓練

|經歷|

  1.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學系 學士 碩士畢業
  2.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籃球隊 運動科學體能支援人員
  3.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游泳隊 運動科學體能支援人員
  4. 新北市立永平國民小學籃球隊 助理教練

參考文獻:

Stojanović, E., Stojiljković, N., Scanlan, A. T., Dalbo, V. J., Berkelmans, D. M., & Milanović, Z. (2018). The activity demands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encountered during basketball match-play: A systematic review. Sports Medicine48(1), 111-135. doi: 10.1007/s40279-017-0794-z

Wen, N., Dalbo, V. J., Burgos, B., Pyne, D. B., & Scanlan, A. T. (2018). Power testing in basketball: Current practice and future recommendations. Journal of Strength & Conditioning Research32(9), 2677-2691. doi: 10.1519/JSC.0000000000002459

回到頂端